刘二飞:看起来发动机靠3D打印也印不出来。在座有一位女士本身就是做3D制造的,能不能粗略地介绍一下你是做什么产品?也许我们在座的都是投资界的人士,这不是投资场所,也许带来一些契机。先说一下你做什么产品?
陈文娟:谢谢给我这个机会介绍我所理解的3D打印。我做桌面3D打印机,我手上戴的镯子就是自己画、自己打印出来的。
陈文娟:画图我不太擅长,我用Google工具免费软件画,画图花十几分钟。我是研发3D打印机和3D打印耗材,我们附带提供3D打印服务。
陈文娟:从我的客户群里能够准确的看出3D市场的应用情况,这种手镯是DIY爱好者,从企业用户更多是只要涉及到外观验证的,比如说模具、玩具、文具,包括消费电子类的,他们做外观验证非常好,3D打印的好处在哪里?能够加快产品研究开发周期,原来做手板需要把3D三维模型发到手板厂,一方面需要排期,还要等待快递的寄送,还有一种可能我们的知识产权有泄露的可能。现在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只有有一个小型桌面制作中心,我们的设计师可以每时每刻修改创意,我甚至有一个客户是独立设计师,他买了4台设备,会把idea同时打印出来,第二天早上样品做好了,他给客户选择更喜欢哪一种?
刘二飞:因为我是主持人,临时改变一下会议程序,我给在座各位,因为你是唯一一个我见过的企业家,在座各位嘉宾愿意给这个女士提问的可以。
王冉:你现在用这个材料,国外塑料没问题,开始有人用金属,你这个设备能做哪些材料?
陈文娟:不好意思,我稍微用2分钟介绍一下3D打印吗?3D打印受材料限制,材料和技术相匹配,目前有FDM,堆积成型,SLA,激光烧接,可以是金属类和非金属类,还有SLS,光敏树脂类,还有LOM,各种不同的技术匹配的原料不一样。我们公司研制的就是用FDM原理,FDM原理之所以能快速普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研制的材料非常便宜。我刚才讲的,只要0.1元/克,所以能快速推广出去。为什么3D打印这么火热,我自己也有疑问,我们公司做3D打印有两年时间了,但我们没想到去年那么快的,一下子热了起来。3D打印技术有30年历史了,从1993年至2011年,工业级3D打印机全球只销售49000台,桌面型2011年就有23000台,从工业级设备来讲每一年德复合增长率是20%,而桌面打印机2011年增长率就是289%,2012年突破300%。
陈文娟:国内分两块,国内以企业为主,国外以DIY为主,我们公司的设备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有经销商,我们没办法对终端客户,他们做终端。
李耀:我的问题是看产业能不能在珠三角这一带像蘑菇一样慢慢生长起来?有产业重构,有一些产业被淘汰了,像纺织机、瓦特的蒸汽机到爱迪生时代就不一样了,很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有没有有意识在产业上做扶持,有引导,你们慢慢发展起来?
陈文娟:有的,拿我自己公司为例,去年深圳市科创委给了我一笔创业资助,而今年科创委同样已经到我们公司做过调研,会有更大的支持力度。刚才提到3D技术是否是一种革命,我的理解不把它看成是革命,而是渗透式的。全球2011年3D打印机产值只有17亿,其实是很小的,背后的3D打印概念在全球的渗透率被评估只有1%,如果17亿×100,这个数字就很大了。为什么说是渗透式的,特别像小型的打印机,目前客户只有到了我们公司看到了,只有怎么运作之后,他一定会掏钱买,基本上是这样。
李耀:感谢这位女士抛砖引玉,您稍微等一下,我想问问在座的都是搞投资或者投资顾问,你们会不会投这类企业,我们当场回答,如果不会投这一类的,会投什么样的?或者什么都不投,那就是假投资者,什么都不投。
阎焱:投的可能性不大,现在特别多,我见过很多、很多,我想在座很多都在做,我们看到有一个号称在美国3D打印机中间是最大的美籍华人也找过我们。这个东西不容易产业化,目前的3D打印机应用非常有限,再过几年吧,目前适合比较小的基金投入,大的基金进入时期不太成熟。
李耀: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到投资机遇,意思是说存在size问题,我相信找到产业链里某一个价值环节,比如说某一个公司经过长期的积累积累了大量的原代码、原数据,如果真的处于垄断或者策略性,那价值是无限的。如果在中间有产量,当然和具体机器设备连在一块。三是应用,如果在应用的关键领域非常好,就产生投资价值。如果只是几十万美金、几百万美金的投资级别,对一般的比较严肃、正规的私募投资基金还比较小。但这个机会不能忽略,转眼就可能出现惊人的东西,由于没有社会的推动力,始终就处于大家站着看热闹的状态,也许多少年也就是这样。
刘二飞:王冉,你接触面比较广,自己也投,也给人当顾问,你觉得不投这个投什么样的?在中国有没有见到过可以投的?
王冉:这跟怎么看3D打印的发展过程有关,刚才有嘉宾提到是更个性化的打印方式、制造方式,总体来说个性化的东西,尤其在中国做DIY不太适合投资,因为中国没有DIY的环境,不发散了。未来进入到批量生产制造,这跟另外一个问题有关,会不会冲击生产制造业?不会,如果有一天3D打印提供更低成本的做电视机方式就会使用,至于什么节点上使用新技术,技术不断地发生变化,也不认为。什么时候投资比较有意思?也许2、3年以后,也许有人去做,还是会有很多,父母结婚纪念日我想设计一个独特含义的产品,不知道去哪里打印,不同的厂商、不同的技术也不可能那么了解,我总而言之想把我自己的东西做出来、打出来。什么东西有意思呢?如果是做面向个性化提交的平台,由他分发,由他找到合适的人打印出来,然后做出产品的提交,作为一个面向大众市场的3D打印的个性化平台也许有点意思,但不是今天。
阎焱:二飞的问题你投还是不投?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投资不是说你有一个新的产品出来就要去投,而是你要问自己你要投什么?价值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有竞争优势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有很多的东西,大部分基金作为机构投资人是不能投的,比如说这位女士所说的,一个人家里有几台3D打印机,我可以做DIY的东西,或者我生产DIY的机器,这本身是很难投的,第一,做这个机器的人很多,你机器的特点是什么?你将来所要做的市场有多大?这都是作为投资人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世界上做的很多东西不是机构投资者能够投的东西。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是有创意的艺术家,你做了什么东西呢?我做一个公司,我专门做纪念品,我在网上把图案传给你,你可以定制出来,我的父母或者孩子到生日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东西,把3D的东西变成一个Service、网络式的东西就值得投。投资关键是看价值,投什么东西,还有核心的东西有没有具有快速可扩充的能力?
李耀:昨天晚上我拿《阿里巴巴线下》,阿里巴巴马上上市大家预测是760亿的价值,十几年前阿里巴巴的小店不过是一个、一个小店,变成一个网络就不得了。一个投资人投某一个店是不可能的,如果成千上万的店你为它提供服务就不一样了。阿里巴巴给中国带来的价值和经济现象,或者一种商业模式是民主式的、自治式的、内生式的,我觉得既然IT信息技术可以用在消费方面,如果在制造业上的应用可能也是慢慢渗透的,也变成民主式、自治式的生产方式,如果把这种方式连起来,能够连起来的平台可能就是阎焱想投的平台了,而不只是其中的一个。
刘二飞:看起来大概的结论已经有了,3D制造看起来,李耀内心里觉得这是一场革命,很可能对现有的生产制造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或者革命,阎焱的观点更说是一个好东西,只是现有生产模式的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会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并行的概念。现在看起来国内投资机会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图像,图像没有在现实中找到,这位女士刚才讲过是非常好的尝试,可能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话题先转一转,看到李东生总在座,网上炒得很热,说3D打印、3D制造会带来一场革命,会颠覆现有的生产制造业,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一场潜在的危机,因为是中国制造,如果3D打印了中国制造业优势显示不出来了,劣势就显示出来了,你认为对你来说是机遇、挑战或者什么都不是?
李东生:我觉得大部分说法是言过其实的,我不相信用3D打印技术能够做出一台电视机来,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没有可能性,是神话色彩,做电视机还是基本工业这一块。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产品,现在还是非常特殊的产品,我从自己经验来看其实3D打印制造早就有了,我们做一个模具,在特殊的材料上根据产品用三维扫描,打印出一个和它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但是是限于一种特殊的产业,因为打印技术和尖端工艺制造技术完全是两回事。阎焱说中国国防差距没有发动机,最新的飞机都用50年代的发动机,如果3D打印机那么好使就不搞发动机厂,逻辑上是不同的。关于3D打印的说法大部分是言过其实的,就像当年用彩色复印机要公安局证明,怕用彩色复印机复印钞票,使证明钞票不能复印出来,有很复杂的一套东西才能做出钞票,不是彩色复印机可以复印出来的。未来也一样,特殊的工业产品绝对不可能用简单的数字输入、大数据输入能打印出来,只能解决什么?解决产品的形状问题,很难解决其他一系列用什么材料、材质和特殊公益的要求,这些问题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
阎焱:我稍微补充一下,刚才东生兄跟我的观点蛮一致的,但是有一点我想说一下,现在人们讨论3D打印的时候,谈论比较多是某一些领域,人体器官的复制上,这有可能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但特点是相对比较小,用的耗材都是特殊耗材,对象大规模的制造。二飞,我觉得3D制造,我不知道是出这个傻题目,应该说一下关于3D问题,现在IT行业大家都翘首以待的两个东西,一个是Apple电视,东生已经做了,另外大家最希望Google眼镜,这个东西是更有意思的,这比我们讲3D制造有意思更多。
李耀:我觉得3D打印机能够在珠三角谈,在深圳谈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中国就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发达国家要重新发展制造业都有很现实的意义。同时发达国家,欧洲和美国重新兴起了增长经济学,认为人类从根本来讲还是需要供给的推动来推动增长。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如果出现了产业颠覆性的技术,以及某些局部领域使得以前的投资、以前的积累变为价值是零肯定要引起警觉。还有更重要的,对于珠三角来讲活力的源泉就在中小企业,如果讲到制造业的个性化问题,或者消费的个性化问题,实际上这恰恰是中小企业活力的源泉所在。如果政府继续推动原的开发,数据积累、软件开发和应用,渗透式、蘑菇式的应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产业发展。
刘二飞:我看到邓锋,邓锋原来在我们这一场的,他非常看好,他在中国市场上积极寻找投资机会,邓锋你谈谈观点,因为你的观点稍微不太一样,云来有什么意见?
:我说一点我的理解,这确实很有意思,3D打不出苏35,另一方面其实本来是很简单的技术,就是计算机成型,任何一个曲线都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层级、分层的方法形成立体,形成一个实体,技术很简单,能打的材料目前有限,我们确实有点夸张了,有点像科学家幻想21世纪,这边猪赶进去,那边香肠自己出来了,是对工业化时代自动化的想象,如果再想象不用把猪赶进去,把粮食赶进去就送出肉肠了。说起来,工业技术的改变,本来3D打印是快速成型的技术,可以迅速适应新产品,想法迅速变成现实,这个跟这个社会产品生产化,迅速设计、快速成型,这个还是有相当的冲击。这个技术不能过于夸张,也不能小觑。现在世界上最好的概念车都是用计算机设计出来的,概念和3D打印没什么区别了。加上3D打印可以把模型车很快拿出来,就会影响所有工业生产产品设计的环节,如果不赶上的话,产品厂商拼的是新产品,拼的是产品从思维到市场的时间,这个冲击也不可小觑。
刘二飞:云来不是做投资,做投行,你做投资介绍一下国内现有的投资机会,阎焱跟着你一起看到几个机会,他不会跟你竞争的。
邓锋:3D制造带来的投资机会还是比较窄,因为在医疗机械上是最明显的,头动手术,颅骨取一块,如果之前打造出一块颅骨放进去非常精准,非标准化制造、颅骨和膝盖小骨头等等比较复杂的,这是很直接的效果,我们已经看到有公司做这个,包括国际公司也在干,我相信成功不远,3D的CT、MI技术很全,直接投资机会还是有的。最关键的不是3D制造带来的投资,而是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是成本下跌,二是个性化制造,因为过去做一个模子,如果不生产10万件、2万件就亏本,3D打印出来以后做几十件就可以接受,做模具的制造时间缩短、个性化。时间缩短、个性化带来的是竞争力的提高,整个行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不是简单哪一个投资机会,而是对所有人都有影响。
刘二飞:我连续主持三年了,每一次都谈到最后流有遗憾,这一次我发现谈到现在没话说了,没有遗憾了。我们把时间交给现场各位,不浪费大家时间了。
张念坤: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3D是一场革命,不是今年的革命,是很高科学的革命。我用一个很普通的例子,每一个人有牙齿,马上做一个牙齿出来,这是很细腻的应用,可以看看全球有70亿人,每个人换一次牙齿市场就是70亿,这是很简单的前途。进一步来看,3D是一个、一个原子做起来,那是一场革命,比如说LED,现在LED是很困难的机器,但是使用了3D技术做LED,有很多人尝试过了,在做的时候对LED是一场很重要的革命,LED是很大的东西,原子、分子是全球很大的革命性的行业。
提问:谢谢,因为我最初搞汽车出身,做过北京现代的车间主任。我考虑制造业的革命有很多因素,3D制造能不能颠覆这些因素是评价3D价值的基础。设计的激励是不是得到了突破?工艺的改进是不是得到了提升?还有刀具和模具的变化有没有得到提升?材料诉求和终端产品会带来哪些个性化、特性化的东西?于是把3D和非3D划一个界限再寻求市场定位,不能简单说有意义或者没意义。
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我写过很多篇3D打印机的调查报道,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跑了个遍,我非常同意目前3D打印机概念被资本市场过度热炒,在核心的创新方面可能打印机材料创新非常、非常难,材料有一些,还有浙江或者北京很难有材料再创新的,有哪些看得更多?目前所做的事情和国外有什么不一样?
阎焱:非常抱歉的告诉你,中国在基础材料的研发和投入做得不够,因为需要长期投入,而且效果不一样非常明显,也有欣喜的消息,昨天许勤市长谈到在深圳市有一个做超物质的公司,我去看过这个公司有了革命性突破。还有另外一家在昆山,大家知道中国非常关注环保,有一个问题就是热量、能量储存的手段特别少,电也在储存,但电的储存方式非常少,热基本没有办法储存,这个公司的储能材料能够比已知材料提高8倍的储热能力,通过材料的改变达到储能效果。我们正真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在基本材料方面,包括我讲到的材料,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上商,也是钨的提供商,我们占了全世界80%以上,但钨加工以后变成刀具、航空材料方面做得特别弱。我们正在看能不能收购瑞士做钻头、刀具的公司,慢慢来吧,希望大家,包括投资界人士、产业界认识共同努力,因为这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
刘二飞:问题到此为止,今天作为主持人既感到宽慰也残推,惭愧的是主持这场人让大家收获不太多,宽慰的时候我接受这个主持觉得一头雾水,人家说你out,你去年主持云计算,这一场革命比云计算还要大,今天听下来专家讲了讲,接触各位集体的集思广益,听起来不见得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3D打印更像是一种创新,而且是对现有制造业的补充和改进,传统大规模的生产还会有的,个性化的生产,尤其是3D打印材料、设备能力、制造能力的改进会发展得比较快,也就如此。
李颖:补充一个问题,对创新的革命性不好说,从创新角度来讲,化学成分这种东西3D打印怎么打?只能用物理的材料堆积,如果涉及到化学成分,有化学成分的要求我想不出来,物理的我觉得需要一个过程。版面有一个担心,打印对造假就是高仿真的了。
阎焱:李颖的问题是对的,在材料技术方面对纳米技术方面的突破,在这方面的应用有一些比较大的可能。因我们在分子结构上,现在进一步到纳米结构上,在医学上干细胞技术,所谓干细胞技术是利用成长,如果干细胞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因为干细胞成长有一个东西在医学上也是困难,干细胞成长的时候可能对形状的控制做得没有原来那么好,如果有3D打印技术结合干细胞的成长更加精确和完美无缺。另外纳米技术突破对材料带来新的变革,你说的物理问题,包括分子结构的改变确实比较难,这是我们讲过为什么3D现在的应用不够产业化,造假的问题,最早DVD出来我们担心造假,彩色打印机出来也担心造假,过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现造假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我上次见LV的老头,他说现在不在意,过去这些年证明造假货对LV没有影响,而起到了广告的作用,在韩国有些A货做的质量越来越高了。
刘二飞:感谢大家!我们下面再具体交流,今天的题目讨论到此结束,主要是主持人能力有限,我们提前结束了。